我在2012年6月,受到台湾家酿爱好者詹博荃的邀请,参加台湾举办的首届家酿啤酒大奖赛。现场大约有来自全台湾的50多位家酿啤酒者,汇聚在妈妈嘴的一家咖啡馆外,举行了比赛。这场比赛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在群里与群友们分享了台湾比赛的图片。群友们都开始呼吁,让我也出面组织一个类似的全国性的比赛。就这样,大师杯开始筹备了。比赛时间定在2012年的10月2日,地点定在南京的心之旅花园客栈。
为什么叫大师杯?
很多人以为“大师杯”名称的来源是因为我们的商标就是 “高大师”。其实我们啤酒过去一直叫“欧菲”,而不是“高大师”。在2012年注册的新公司,也叫做南京精工啤酒有限公司。所以”大师杯“的名称与我们现在的商标无关。
在2010年,我在天涯发表的那篇文章之后,许多酿友们直呼我为“大师”,所以大家也就自然称这场全国性的家酿比赛为“大师办的比赛”。知道比赛前几天,也没有想到过给活动取个什么名字。倒是提供场地的南京心之旅花园客栈的老板杨加国提醒,应该把仪式感做得强烈一些,现场布置一下,背景板啥的,再取个响亮的名字,比如“大师杯”啥的。
我当时觉得”大师杯“这个名字挺好的。既然网球,高尔夫都有”大师杯“,我们这种草根赛事也应该叫”大师杯“。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这个平台是发掘新人,打造酿酒大师的平台。不管别人承认不承认,反正我们自己承认就行。就这样,在比赛开始的前两天,我匆匆地做了一块喷绘,大师杯就这么成名了,获得冠军的选手也将荣获”大师“的称号。
比赛流程
比赛的当天,全国各地来了大约有20多位家酿爱好者。其中有小辫儿,银海,周京生,王鹤丽,东子,还有深圳的女酿酒师野芷,南京的刘永康,北京协会现任会长李威,第二届大师杯冠军合肥的”拈花“,济南的徐明星,还有大连,上海,哈尔滨,杭州等地的酿友们。
比赛共收到全国各地寄来的作品20多款,没有具体分类。10月2日的早上,当工作人员拿出比赛的作品时,大家都为那些千姿百态的包装所震撼了。兴奋不已,顿时感觉到自己不再孤单。
比赛的裁判由银海,小辫儿和周京生担任,我作为总裁判长,负责流程和分数统计。三位裁判坐在长桌的一侧,参加比赛的选手们坐在另一侧。服务员给三位裁判倒酒,他们盲品。每喝完一轮,裁判们就各自给出分数,并发表他们的看法,然后余下的酒再给现场10多位观众们喝。
我记得最戏剧化的一幕是,京生当时喝到了一款不知道谁的拉格,估计由于煮沸不彻底,有明显的烂白菜味道。京生说”像呕吐物“等等恶劣的词汇。而该酒的酿造者刘永康当时就坐在京生的旁边,京生一边骂还一边与刘互换眼神地交流。让我在一边看着都很是尴尬。
最后比赛分数统计出来了,银海和花果山获得了最高分,银海是一款IPA,花果山是一款小麦。说实话,我觉得银海的酒明显好于花果山的作品。银海自己也知道。但是他觉得自己给自己评个第一,太丢人。所以我与三位裁判商议,在最后选出冠军时,让现场的酿友们一起参与,减少银海即将来临的负罪感。
就这样,我们把两位大师的作品倒在十多个杯子里,让所有人品尝。让后大家喝完后,就用手中的空杯作为他们的筹码。喜欢1号作品的就把杯子放在1号区,喜欢2号作品的就放在2号区。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花果山获得了第一届大师杯的冠军!
比赛花絮
比赛开始,我设置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比赛。其象征意义就是第一次”大师杯“要开始了,谁是冠军都有可能。从夫子庙花鸟市场买了一只兔子,再从心之旅的池塘里捞出来几只乌龟。用心之旅户外的长条凳做隔板,建了两条大约10米的跑道。放出龟兔的那一刻,大家都在呐喊。结果乌龟屡屡获胜。
李威在大师杯开赛的前一天抵达南京,居然,在比赛当天去外地参加朋友婚礼而错过大师杯。齐大福在比赛结束后,迫不及待地去买南京鸭子吃,而错过了集体合影。
在比赛开始前,闲聊时间段,小辫儿和银海与我商议,应该把名称统一为精酿啤酒。我就在大师杯开始前做了这一宣布。
大连啤酒节的副总指挥王鹤丽是全场唯一一位参赛的女酿酒师。大连啤酒节组委会也在第二年举办了第二届”大师杯“的比赛。
大师杯当天晚上举办了一场露天音乐会,南京的”重拍乐队“首次登台演出,在后面的几年里连续出现在精酿啤酒节的舞台上。
上海的一位网名为”群众“的路人甲,当天来南京旅游,路过心之旅花园,目睹了大师杯的全程,回家后就投入了家酿啤酒的事业中。
”大师杯“的举办,让周京生笔下的”爱啤酒“称呼2012年为中国精酿啤酒元年,是一个新的纪元式的开端。
”大师杯“之后,我们商标正式改名为”高大师“,出现在当年出产的婴儿肥标签上。可以说是大师杯给了我十足的底气。
第五届大师杯家酿啤酒大奖赛
主冠名商 Talos
第五届大师杯家酿啤酒大奖赛
赞助商
媒体全程赞助方
imbeer爱啤酒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