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硬盘都是串口而不用并口?

为什么现在的硬盘都是串口而不用并口?

社区

硬件设计 帖子详情 为什么现在的硬盘都是串口而不用并口? yhm2046 2008-11-21 10:03:08 加精 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硬盘厂商会舍弃并口而用串口

昨天上接口技术的课刚好提到这个问题:

并行接口能实现计算机与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并行传输,即在同一时刻传送一个单位数据的所有二进制位。对n位数据来说并行传输就需要n条数据线。并行传输快,效率高,但所需数据线多,适用于传输距离近,速度要求高的场合,如打印机和cpu之间的数据传输。

串行接口能实现数据的串行传输,即将数据一位一位逐位顺序传送。只需两根数据传输线(输入数据,输出数据)。串行传输所需数据线少,成本低,但传输数据慢,适用于远距离传输,多用于计算机与远程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以上是书上的解释,我问老师这个问题,他也不清楚,可能的解释是目前pc的cpu性能已经很强大,数据传输已经不再是瓶颈问题,串行比并行传输出错概率小,所以现在硬盘借口都是串口。

这个解释我觉得理由不够充分,大家能帮我解释下吗?

...全文

11136 379 打赏 收藏 为什么现在的硬盘都是串口而不用并口? 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硬盘厂商会舍弃并口而用串口 昨天上接口技术的课刚好提到这个问题: 并行接口能实现计算机与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并行传输,即在同一时刻传送一个单位数据的所有二进制位。对n位数据来说并行传输就需要n条数据线。并行传输快,效率高,但所需数据线多,适用于传输距离近,速度要求高的场合,如打印机和cpu之间的数据传输。 串行接口能实现数据的串行传输,即将数据一位一位逐位顺序传送。只需两根数据传输线(输入数据,输出数据)。串行传输所需数据线少,成本低,但传输数据慢,适用于远距离传输,多用于计算机 复制链接

扫一扫 分享 转发到动态 举报 AI 作业

写回复 配置赞助广告取 消

确 定

用AI写文章 379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打赏红包 需支付: 0.00 元 取 消 确 定 chengqingting 2012-09-07 打赏举报 回复 看了上面的总结,真是受益匪浅,留个记号

1.因为协议简单

2.速度因为是共模,反而比多线来的快

3.成本低

4.误码率低

5.功率小

6.基本的传输方式就是不同的

7.并行对同步性要求高

8.并行检测麻烦

9.串行有利于芯片小型化 chengqingting 2012-09-07 打赏举报 回复 看了上面的总结,真是受益匪浅,留个记号

1.因为协议简单

2.速度因为是共模,反而比多线来的快

3.成本低

4.误码率低

5.功率小

6.基本的传输方式就是不同的

7.并行对同步性要求高

8.并行检测麻烦

9.串行有利于芯片小型化 sunqiang960424 2012-07-19 打赏举报 回复 这个应该比较好理解吧,应该是避免工艺复杂吧,可以降低成本 老侯 2012-06-05 打赏举报 回复 热帖,mark一下.有机会回来重温.. _helloWH_ 2012-05-07 打赏举报 回复 受教了[Quote=引用 12 楼 的回复:]

转的,你看看

简单的说,串口就是SATA,并口就是PATA或者叫IDE.

PATA的全称是ParallelATA,就是并行ATA硬盘接口规范,也就是我们现在最常见的硬盘接口规范了。PATA硬盘接口规模已经具有相当的辉煌的历史了,而且从ATA33/66一直发展到ATA100/133一直到目前最高的ATA150。

而SATA硬盘全称则是SerialATA,即串行ATA硬盘接口规范……

[/Quote] lifes2 2012-02-23 打赏举报 回复 很有意思,受教了 xiaoshishuai 2012-02-21 打赏举报 回复 不懂,帮顶 jiangjunlaila 2012-02-08 打赏举报 回复 学习了,也顶上 不学無术 2012-01-18 打赏举报 回复 12楼 正解 fengyi_16 2011-10-04 打赏举报 回复 顶!!!以前也有过疑惑。。。 lgq1664814096 2011-10-03 打赏举报 回复 新手路过 学习中 lmc158 2011-09-24 打赏举报 回复 串行高级技术配件(SATA)是一项新兴的标准电子接口技术。SATA的性能有望超过前一代技术--并行ATA,因为它可以提供更高的性能,而成本却只是SCSI或光纤通道等传统存储技术的一小部分。

顾名思义,SATA只是一种串行链接接口标准,用来控制及传输服务器或存储设备到客户端应用之间的数据和信息。SATA用来把硬盘驱动器等存储设备连接到主板上,从而增强系统性能、提高效率、大幅降低开发成本。

要了解SATA的优点,就需要深入地了解并行ATA。并行ATA是基于集成驱动器电路(IDE)接口标准的一项硬驱技术,用于传输及交换计算机主板总线到磁盘存储设备间的数据。

许多低端的网络连接存储(NAS)设备之所以采用并行ATA驱动器,是因为成本效益。另外,还因为众多的高带宽应用,譬如备份与恢复、视频监控、视频处理以及使用磁盘而不是磁带的近线存储。

采用SATA的存储设备配置起来要比采用并行ATA简便得多,这归因于其较小的格式参数。SATA所用的电缆要比并行ATA更长、更细,后者采用又粗又短又容易断裂的电缆。另外,SATA采用7针数据连接器,而不是并行ATA的40针连接器。

连接到磁盘驱动器的粗电缆装配起来比较困难,还会堵住气流、导致发热,这一切都会影响硬件系统的总体性能和稳定性。SATA铺设及安装起来简单多了,紧凑性为主板和磁盘驱动器腾出了多余的空间。

SATA还采用低电压差分信号技术,这与低功耗和冷却的需求相一致。信号电压从并行ATA的5伏降低到了SATA的区区0.7伏。这不仅降低了磁盘驱动器的功耗,还缩小了开关控制器的尺寸。

这项接口技术采用了8/10位编码方法,即把8位数据字节编码成10位字符进行传输。采用串行技术以及8/10位编码法,不仅提高了总体的传输性能,还完全绕开了并行传输存在的问题。这种数据完整性很高的方案提供了必要的嵌入计时和重要的数据完整性检查功能,而这正是高速传输所需要的。

SATA采用了点对点拓扑结构,而不是普遍应用于并行ATA或SCSI技术的基于总线的架构,所以SATA可以为每个连接设备提供全部带宽,从而提高了总体性能。据SATA工作组(Serial ATA Working Group)声称,由于进度表包括了三代增强型数据传输速率:设备的突发速率分别为150Mbps、300Mbps和600Mbps,SATA因而保证了长达10年的稳定而健康的发展期。这项新标准还向后兼容,这样串行格式转换成并行格式就更方便了,反之亦然,而且还会加快采用SATA的速度。

由于采用柔韧的细电缆、热插拔连接器、提高了数据可靠性和保障性,而且软件上完全兼容,SATA将给廉价的网络存储产品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许多磁盘驱动器和芯片生产商已经宣布推出支持SATA的产品,由80余家厂商组成的SATA工作组也得到了业界的广泛支持。

目前,SATA的成本比并行ATA高出15%左右,但差距正在迅速缩小。预计在不远的将来,SATA的成本将与如今的并行ATA持平

问:

SATA硬盘与SCSI硬盘有何区别?硬盘的种类?

答:

SCSI与ATA是硬盘的两大接口类型。长期以来,两者可以说互不侵犯,和睦共处,但如今,情况似乎有了变化。

当串行化的潮流向PC架构涌入时,ATA突然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无论是物理特性还是逻辑功能,都较以往有了重大的突破。PATA至SATA的转变甚至也让高高在上的企业级人士刮目相看。尤其是万转SATA硬盘出现,使SATA vs.SCSI的话题再次成为了用户争论的焦点。

那么,现在的你又该如何选择呢?个人用户我想就不用说,巨大的价格差距比任何理由都有份量。因此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一下在企业级应用中,SCSI与SATA的利弊取舍。

一、可靠性:

这可能是企业级用户最为关注的话题。在这些方面很多人一直有个误区,即SCSI=高可靠性、ATA=低可靠性。其实,硬盘的可靠性是与接口无关的。接口在硬盘上就是一块PCB电路板,而决定产品可靠性的更多的是那些硬盘的其他可更换的组件、如磁头、马达、轴承、伺服系统、磁头臂以及磁盘。使用与SCSI硬盘相同的组件加上ATA接口电路完全可以达到相同的可靠性级别。WD Raptor硬盘就可以提供120万小时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和5年质保。

二、性能:

SCSI硬盘目前的最高转速可达15000rpm,SATA硬盘则是10000rpm,更高的转速可以获得更高的寻址速度,这永远是高转速硬盘的优势。但15000rpm并不是市场的主流,就目前最高采用率的SCSI硬盘而言,仍以10000rpm为主,此时Raptor与之相比完全不处劣势。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接口速度:SCSI目前最高的水平是320MB/s,SATA是150MB/s。但SCSI总线是共享的,SATA则是点对点的,这就意味着当SCSI通道内的硬盘实际带宽总和超过320MB/s时(目前SCSI硬盘数据传输率最高在75MB/s,4块SCSI硬盘就基本达到了实际带宽总和),SCSI总线反而将成为瓶颈。SATA则没有这个问题。举个例子来说,5块SCSI硬盘系统的数据传输率仍然是有限的320MB/s 然而5块SATA的系统则能够达到750MB/s。

命令队列: SCSI的标记命令队列(TCQ?D?DTagged Command Queuing)功能是相对于PATA的绝对优势,但这也只能怪PATA并没有发挥ATA完全的优势。自1998年ATA-4规范开始,就加入了TCQ功能(实际上是CQ)。在SATA硬盘时代,WD公司率先在Raptor上支持了这一技术。而新一代SATA硬盘也将会支持SATA-II标准中的本机命令队列(NCQ?D?DNative Command Queuing)技术。Raptor虽然支持的是PATA中的相关功能,但在性能上已经展露头脚,著名的硬盘网站StorageReview.com在将其与希捷Cheetah 10K.6 SCSI硬盘对比测试(使用支持TCQ的PROMISE SATA150TX4 SATA控制器)后得出结论?D?D“SATA命令队列和SATA RAID具有和SCSI命令队列及SCSI RAID同样卓越的潜力为服务器市场带来利益。”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虽然Raptor的TCQ只支持32级队列深度,但不要以为SCSI的256级TCQ能全部发挥作用,事实上很少有硬盘能真正用上256级命令队列。

三、容量与成本:

这方面显然是SATA占优了,看看目前SCSI与SATA硬盘各自的最大容量,你就深有体会了。SATA硬盘已经达到400GB,而计划上市的SCSI硬盘只达到300GB的水平。而且SATA硬盘的价格更加便宜。这就意味着在同一总容量下,用户可以使用数量更少的SATA硬盘,从而节约总成本。StorageReview.com在对比完西部数据Raptor与希捷Cheetah 10K.6 SCSI硬盘之后表示?D?D“基于SATA系统的成本比SCSI降低了百分之四十之多,的确非常显著”。

除此之外,SATA硬盘还具备热插拔能力,并且可以在接口上具备很好的可伸缩性,如在机架式服务器中使用SCSI-SATA、FC-SATA转换接口,以及SATA端口位增器( Port Multiplier),使其具有比SCSI更好的灵活性。另外,一些专门用于服务器领域的专业技术也完全可以应用于SATA硬盘,如WD的Raptor就采用了可以感应高速旋转所产生的振动并校正磁头寻址的旋转加速前馈技术(RAFF?D?DRotational Accelerometer Feed Forward)以确保在高转速提供应有的性能,同时它还具有类似于SCSI的企业扩展SMART访问(EESA?D?DEnterprise Extensions S.M.A.R.T. Accessed)功能,以便在出现错误前提前向RAID控制器预警。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包括EMC、IBM、HP、StorageTek、Sun、Dell在内的国际著名存储设备提供商都推出了基于SATA硬盘的次级存储系统,体现了SATA硬盘在企业级应用中的强大潜力,新一代SATA-II标准无疑将进一步加强SATA在这一领域的实力。

当然,SCSI也有着目前SATA所不及的地方,比如在双机热备应用中,SCSI系统的菊花环式共享连接可以为硬盘提供两个路径,而现在的SATA则不行。当然,在SATA-II标准中,这将不成问题,它将允许在一个硬盘有两个接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在中低端的企业级的应用环境中,SATA已经显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在搭建相应的企业级产品时,的确可以考虑采用SATA硬盘了。

SATA是到150流量的,SATAII是300流量

Serial ATA 1.0的传输率是1.5Gbps,Serial ATA 2.0的传输率是3.0Gbps。

现在的技术发展实在太快,很多人还没弄清SATA到底有什么好,SATA II又来了。在传统的IDE、潮流的SATA与前卫的SATA II硬盘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区别?几种不同的硬盘各自价格等方面又是怎么样?相信很多朋友都想知道。

在深入了解新标准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原有的技术。长期以来,硬盘技术的进步,都着重于传输速度和容量两个方面。基本上认识电脑以来,大家就一直在使用Ultra ATA。这种延用已久的接口技术,有好些方面都显得过时而需要改进了:

大家都知道,数据线太粗,安装不方便,严重影响机箱内空气流通,不利于机箱散热,是传统IDE接口即Ultra ATA硬盘的至命缺点。不过,IDE硬盘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局限性,大概就不是很多人都清楚了。

主从盘相互影响

普遍情况下,一块主板只有两个IDE接口,每个接口可以挂两个IDE设备。但同一个接口的两个设备是共用带宽的,对速度的影响非常大。所以稍有常识的人,都会把硬盘和光驱分开两条IDE线连接到主板上

这样,IDE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虽然一块主板可以连接4个设备,但事实上只要超过两个,速度就大大下降。

更大的问题是,同一条线上两个设备要严格按主/从设置才能正常运行。象图中这种西数WD400 JB,主硬盘还有两种不同设置,一条IDE线只接这块硬盘的时候按右边的设置,带从盘的时候则要按中间的设置方式。据亲身经验,如果没带从盘而按中间的方式设了,会出现五花八门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有时可以启动,有时报告找不到硬盘,有时启动过程中报告硬盘错误之类——每次启动可能出现不同的问题。

不支持热拔插

并行ATA在支持设备热插拔方面能力有限,这一点对服务器方面的应用非常重要。因为服务器通常采用RAID的方式,任何一块硬盘坏了都可以热拔插更换,而不影响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服务器任何情况下都正常开着。具有热插拔支持功能的SCSI和光纤通道占据了企业级应用的几乎全部市场,并行ATA空有价格优势而不能获得一席之地,主要原因就是它不支持热拔插。

不够完善的错误检验技术

Ultra DMA引入了基于CRC的数据包出错检测,该技术是ATA-3标准的组成部分。但是,没有任何一种并行ATA标准提供命令和状态包的出错检测。尽管命令和状态包出错的范围和几率都小,但它们出错的可能性也不容忽略。

使用过时的5伏电压

处理器核心从几个方面要求向低电压过渡。较低电压允许更快的信号陡变,这对提高速度、降低热耗至关重要。现在的CPU核心电压基本上都小于2伏,为保持与系统主板上其它芯片的互操作性,通常使用3.3伏的外部电压分离出来,5伏电压成为过时的标准。虽然大部分目前的 ATA/ATAPI-6标准为并行ATA设备指定的直流电压供应为3.3V (± 8%),但一些模式的接收器大于4伏,所以要使用过时的5伏电压。

接口速度的可升级性差

另外,Ultra ATA是受并行总线特性的限制,带宽容易受到限制,经过多次升级,目前最高传输率也只是133M字节/秒。

SATA比IDE优越在哪些地方?

SATA不再使用过时的并行总线接口,转用串行总线,整个风格完全改变。

SATA与原来的IDE相比有很多优越性,最明显的就是数据线从80 pin变成了7 pin,而且IDE线的长度不能超过0.4米,而SATA线可以长达1米,安装更方便,利于机箱散热。除此之外,它还有很多优点:

一对一连接,没有主从盘的烦恼

每个设备都直接与主板相连,独享150M字节/秒带宽,设备间的速度不会互相影响。

支持热拔插

热拔插对于普通家庭用户来说可能作用不大,但对于服务器却是至关重要。事实上,SATA在低端服务器应用上取得的成功,远比在普通家庭应用中的影响力大。

数据传输更加可靠

SATA提高了错误检查的能力,除了对CRC对数据检错之外,还会对命令和状态包进行检错,因此和并行ATA相比提高了接入的整体精确度,使串行ATA在企业RAID和外部存储应用中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低电压信号

SATA的信号电压最高只有0.5伏,低电压一方面能更好地适应新平台强调3.3伏的电源趋势,另一方面有利于速度的提高。

带宽升级潜力大

SATA不依赖于系统总线的带宽,而是内置时钟。刚推出的这一代SATA内置1500MHz时钟,可以达到150M字节/秒的接口带宽。由于不再依赖系统总线频率,每一代SATA升级带宽的增加都是成倍的:下一代300M字节/秒,再下一代可以达到600M字节/秒

SATA仍然存在的几点不足

在国内,现在买IDE的人恐怕比买SATA的人多很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SATA的诸多先进性总体上对个人电脑用户意义不是太大,它最大的意义的反而是适应了入门级企业应用的需要。

其次,nForce4、915之前的那些主板使用SATA硬盘,在安装操作系统的时候需要用到软盘,就象SCSI硬盘那样,增添了用户的麻烦。

另外,国内用户的电脑配置相对落后,很多人都是旧电脑升级大容量硬盘,稍老点的主板还不支持SATA硬盘。

所以,SATA最大的成功在于吸引了很多低端入门级服务器的用户。但在企业级应用方面,它又仍然在很多方面有待改进:

单线程的机械底盘

SATA毕竟只是ATA,它的机械底盘是为8x5线程设计的,而SCSI的机械底盘是24x7多线程设计,能更好地满足服务器多任务的需要。所以SATA虽然在单任务的测试中不比SCSI差,但面对大数据吞吐量的服务器,还是有差距的。除了速度之外,面对多任务数据读取,硬盘磁头频繁地来回摆动,使硬盘过热是SATA最大的问题。

形同虚设的热拔插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RAID硬盘阵列是由多个硬盘组成的,必须知道具体哪一块硬盘坏了,热拔插更换才有意义。SATA硬盘虽然可以热拔插,但SATA组成的阵列在某块硬盘损坏的时候,不能象SCSI、FC和SAS那样,具有SAF-TE机制用指示灯显示,知道具体坏的是哪一块,热拔插替换的时候,如果取下的是好硬盘,就容易使数据出错。所以在实际应用中,SATA的热拔插功能有点形同虚设的味道。

速度慢

SATA相对于SCSI和FC速度慢,主要原因是机械底盘不同,不适应服务器应用程序大量非线性的读取请求。所以SATA硬盘用来做视频下载服务器还不错,用在网上交易平台则力不从心。

SATA 1.0控制器的传输速度效率不高,虽然标称具有150MB/s的峰值速度,事实上最快的SATA硬盘速度也只有60MB/s。

整个解决方案价格不

虽然SATA硬盘相对于SCSI硬盘来说很便宜,但整个的SATA方案并不便宜。主要原因是SATA 1.0控制器的每个接口只能连接一个硬盘,8个硬盘组成的阵列需要8个接口,把每个接口300多元的花费算进去,就不便宜了。

SATA II与准SATA II

很多人到现在都还不是太清楚SATA与Ultra ATA相比有什么区别与好处,这也难怪。因为连Intel刚推出SATA的时候,也没想到这个为个人用户而改进的方案,结果会在入门级服务器和工作站等企业应用的前前景更为广大——也正因为这样,2004年才专门成立了SATA IO(SATA国际组织)。

前面那么多介绍,是结合现实情况与SATA官方白皮书整理的,从中已经可以发现,说到SATA优缺点,更多的是从企业应用而不是个人与家庭应用的角度考虑的。

现在经常听到“NCQ硬盘”和“SATA II硬盘”这两个名词,它们是SATA向下一代——SATA II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的产品:

第一阶段是在SATA的基础上加入NCQ原生指令排序、存储设备管理(Enclosure Management)、底板互连、数据分散/集中这四项新特性。

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出上作进一步改进,加入了双宿主主动式故障替换、与多个硬盘高效连接、3.0Gb(即300MB/s)接口带宽等特性。

“NCQ硬盘”的改进:不仅仅是NCQ这么简单

由于SATA II的第一阶段几项改进中,NCQ原生指令排序技术对个人用户意义比较大,所以也只有这一项技术比较多人了解。其实SATA II第一阶段加入的技术包括如下几项:

NCQ原生指令排序

Native command queuing:什么是NCQ呢?这是SCSI早就使用的一种技术,只是最近才应用于SATA硬盘。

传统台式机硬盘都用线性形式处理请求,这种方式潜在很不好的方面,要理解其中原理,必须对硬盘物理结构有个基本了解。硬盘里面是圆盘状的,很象CD光盘。每一个圆盘由许多同心圆划分为一条条磁道,磁道又分出扇区。每个圆盘由一个或多个磁头负责读取。如果数据分布在同一磁道,寻找数据的速度是最快的。在不同磁道之间移动则消耗很多时间。假设要读取三块数据,其中一块在圆盘最外边的磁道上,一块在圆盘最里面的磁道上,还有一块在圆盘最外边的磁道上。传统的硬盘,会依次先读取圆盘最外面的数据,然后读取最里面的数据,最后再回头读取最外面的数据。这样一来,磁头移来移动消耗的寻道时间多,效率就低了。如果把磁头移动减到最少,寻道时间就会相应减少。这就是NCQ的目的所在——NCQ可以重新编排指令,不让磁头从外移到内再移到外,而是在移向圆盘内圈之前就读取外圈的两块数据。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CPU的速度对硬盘性能影响微乎其微,但NCQ技术则可以明显改善硬盘性能,特别是对前面提到的SATA多线程性能差、容易磁头频繁来回摆动、硬盘容易过热这些方面有很大改善。

机架管理(Enclosure Management)

前面提到SATA的热拔插技术,由于阵列中有一块硬盘出现故障的时候,不知道具体坏的是哪一块而形同虚设。SATA II第一阶段即拥有NCQ技术的SATA硬盘,加入了机架管理技术,正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背板互连(Backplane InterconNECt)

SATA用于数据发送的导线数量很小,因而出现了为外部RAID使用而部署的底板。

该底板是一块物理线路板,通常集成到机架的后面板上,上面嵌入了通过刻在线路板上的导线连接到中心控制器插件的多个设备接头。值得注意的是,中心控制器与主机的接口可以按任意一种协议来设计,可以是SCSI、光纤通道或iSCSI。底板的使用可使设备咬住接头并紧密结合。

当然,受到FR4材质信号衰减的限制,中心控制器和SATA设备接头之间蚀刻线路的最大长度必须限制在18英寸以内。虽然这种限制表面上局限了底板端子和SATA机架的设计,而事实上,标准机架为19英寸宽,因此,在一个1U到3U的机架内,为SATA而蚀刻的最大导线长度足以从一个位置适中的中心控制器连接到所有设备接头。

SATA II不等于300MB/s

首先,是接口带宽从原来的150MB/s扩展到了300MB/s。但SATA II不能与300MB/s划等号,因为它包含了SATA II第一阶段的NCQ等技术,以及更多的其它技术:

其次,SATA II可以通过Port Multiplier,让每一个SATA接口可以连接4-8个硬盘,即主板有4个SATA接口,可以连接最多32个硬盘。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技术,叫Dual host active fail over。它可以通过Port Selector接口选择器,让两台主机同时接一个硬盘。这样,当一台主机出现故障的时候,另一台备用机可以接管尚为完好的硬盘阵列和数据,这就确保服务器不管在某块硬盘损坏,或是某坏CPU之类的其它配件损坏的情况下,仍能正常运作。

结语:给个人电脑用户的特别提示

最后,相信大家对IDE、SATA、NCQ、SATA II已经有了比较整体的认识。或许很多关于服务器方面的技术还不太明白,其实这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获得这样一个概念:SATA、SATA II的改进,大多数不是为个人电脑用户而设的。

SATA对个人电脑用户真正有意义的地方,也就是让机箱散热更加良好。但与此同时,如果你的主板不支持SATA II,在获得这样一个好处的同时,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会比较麻烦——需要插入SATA的驱动软盘。所以IDE用户千万别以为SATA更先进,改用更先进的SATA硬盘会有多大的性能提升。

使用支持NCQ技术的硬盘,对喜欢同时运行很多个程序的用户可能会有速度上的改进,而且由于磁头比较少来回摆动,硬盘会比较长寿,温度也会比较低。但前面没有提到的一个必要前提是,必须主板和硬盘都支持NCQ技术才起作用。

至于SATA II,唯一对个人电脑用户有意义的就是300MB/s的带宽——当然,SATA II全都是支持NCQ的。不过千万别指望带宽比原来增加了一倍,就可以获得接近于SATA两倍的速度,因为目前硬盘的速度主要是受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的限制,而不在于接口带宽,接口带宽的增加对个人用户带来的速度改善,是微乎其微的。同样,SATA II的好处——支持NCQ和300MB/s的带宽,必须要主板支持,在只支持SATA I的主板上使用SATA II硬盘,就连“微乎其微”的改善也不会有。

总体来说,SATA、NCQ以至完整的SATA II,对一般个人电脑用户的意义不是非常大,它们最大的意义在于为企业应用提供了SCSI、FC之外的廉价存储解决方案——当然如果几种硬盘的价格相差很小的话,尽可能选最先进的SATA II是没错的。如果担心新技术会不成熟存在某些未知缺陷,继续选择SATA I硬盘甚至是IDE硬盘,也是相当不错的方案。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worldy 2011-08-19 打赏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楼主 yhm2046 的回复:]

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硬盘厂商会舍弃并口而用串口

昨天上接口技术的课刚好提到这个问题:

并行接口能实现计算机与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并行传输,即在同一时刻传送一个单位数据的所有二进制位。对n位数据来说并行传输就需要n条数据线。并行传输快,效率高,但所需数据线多,适用于传输距离近,速度要求高的场合,如打印机和cpu之间的数据传输。

串行接口能实现数据的串行传输,即将数据一位一位逐位顺序传送。只……

[/Quote]

最主要的原因是物理借口简单,连线成本低,设备简洁,连接可靠性高(IDE硬盘线并行需要40针),现在的串行的技术水平已经很高(传输速度已经能和物理设备的吞吐能力相当) 天米 2011-08-19 打赏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14 楼 yangb_soso 的回复:]

并行各信号线会相互影响,并且对阻抗匹配要求也比较高,

串行用差模输出,传输更可靠,更容易达到高速,

一般上100M就很少有用并行接口了吧。。。

[/Quote]

赞同.... Jackindata 2011-08-13 打赏举报 回复 学习了,学过计算机组成原理,原来一直以为并行传输是几个位一起传输,所以一定比串行传输快。 tianhechao 2011-08-13 打赏举报 回复 受教了 liaaaaa 2011-08-01 打赏举报 回复 学习了! llg5308 2011-07-21 打赏举报 回复 ding shashadexiaohuo 2011-07-21 打赏举报 回复 以前一直疑惑

现在明白了

并口的速度有上限 ecnal 2011-07-19 打赏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12 楼 ilovedrv 的回复:]

转的,你看看

简单的说,串口就是SATA,并口就是PATA或者叫IDE.

PATA的全称是ParallelATA,就是并行ATA硬盘接口规范,也就是我们现在最常见的硬盘接口规范了。PATA硬盘接口规模已经具有相当的辉煌的历史了,而且从ATA33/66一直发展到ATA100/133一直到目前最高的ATA150。

而SATA硬盘全称则是SerialATA,即串行ATA硬盘接口规……

[/Quote]

正解 ding 加载更多回复(358) 详细解释了 串口和并口的区别,并且说明了以后的发展趋势(串口硬盘和并口硬盘) 详细解释了 串口和并口的区别,并且说明了以后的发展趋势 串口与并口的小小总结 有关于串口与并口的不同的一个总结,基本上比较全面。 串口硬盘与并口硬盘的区别.pdf 串口硬盘与并口硬盘的区别.pdf Dell-D笔记本硬盘并口改串口-IDE改sata - 副本 (61538817).d编程资料oc Dell-D笔记本硬盘并口改串口-IDE改sata - 副本 (61538817).doc 串口硬盘VS并口硬盘.pdf 串口硬盘VS并口硬盘.pdf

硬件设计

6,163

社区成员

11,290

社区内容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硬件设计 硬件/嵌入开发 硬件设计 复制链接

扫一扫 分享 确定 社区描述 硬件/嵌入开发 硬件设计 社区管理员

加入社区

获取链接或二维码

近7日

近30日

至今

加载中

查看更多榜单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

+ 用AI写文章

相关灵感

365bet足球网开户 安娜·弗里茨的尸体

安娜·弗里茨的尸体

📅 07-09 👁️ 8890
正规beat365旧版 2025年十大直播平台

2025年十大直播平台

📅 07-01 👁️ 4519
365365094 前两天去了漯河高端足疗会所(漯河 足疗)
正规beat365旧版 英雄联盟发条魔灵皮肤手感排行,冰雪节价格及入手性价比
正规beat365旧版 你永远不知道一个女生的裙底会藏着什么?网友:内容过于真实!
正规beat365旧版 赵本山近况,谁能想到……

赵本山近况,谁能想到……

📅 07-01 👁️ 9525
正规beat365旧版 足球世界杯排名(2017足球世界杯最终排名榜)
365365094 【墨迹天气招聘】

【墨迹天气招聘】

📅 07-08 👁️ 595
365365094 通俗易懂的七个人像摄影纯干货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