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刚需。
不得不用的需求,如:吃饭睡觉。
或稳定没风险的需求,像住房是刚需,但买房是伪刚需。
2- 强需。
强度很大的需求,如:微信,快递,外卖等。
或有选择空间的,如:购物去线下店或线上商城。
或某个特殊时间段有强需,如:12306订票网站。
3- 弱需。
可有可无的需求,有了更好,没有也无所谓。
如:画个烟熏妆,变个彩虹装,根据特定场景需求来考虑的。
如:直男面膜,电脑屏防护膜,这种不推销是不会想到买的。
4- 无需。
上门按摩,用户会担心安全问题。
忧虑大过需求时,就变成了无需。
5- 伪需。
没有解构到本质的情况。
如:用户说微信语音60秒太短,建议延长。
那延长到多长算长?
如果一分5分钟的语音,接收者要长时间的专注且不能中断,才能获取完整信息。
而听语音比看文本消息的环境要求更高、摄取信息的速度更慢,这样反而会影响到用户之间的沟通效率。
语音电话可以解决长语音的需求。
如:用户说自己需要一匹更快的马。
而本质是,用户想更快的从A点到B点。
于是福特向用户提供了汽车,从此「更快的马」变成了人们口中的「伪需求」。
而服务,就是努力把用户的需求「从无需到弱需,从弱需到刚需」这样来膨胀和刺激用户需求。
| 小猪立体营销之人群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