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有黄金性别比?如何做到下沉是门大学问
猫眼公布的电影受众性别比和年龄分布
在比较了《大圣归来》《捉妖记》《煎饼侠》和其他电影的数据之后,新浪娱乐曾经试图提出过一种说法,45:55是一部电影男女/女男观众的黄金比例,越接近这个比例,票房产出比越高。《速8》的男女观众比例是48.6:51.4,如果上述说法成立的话,便也成为了《速激8》的票房如此之火爆的佐证。
实际上,不单单是《速8》,比较一下近来几部10亿+的爆款影片,你会发现它们都暗合这条“铁律”。按照猫眼数据,《极限特工3》的男女比例是49.9:50.1,《生化危机:终章》也是49.9:50.1,《金刚:骷髅岛》则是49.5:50.5。
这种说法看着玄乎,实际上并不难理解。目前,内地电影市场,女性观众占了近六成,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电影,无论大卖还是小卖,都是女性观众居多。不过,这并不是说女性观众越多票房就会越多,《小时代》系列是一个典型案例,女性观众达到七成,但最终票房却拥有一个天花板,很难再爬升上去。所以要想有更高票房,琢磨“沉默”的男性观众的口味就变得更重要了。
之所以如此,和社会结构又有关系。女性观众虽然人数占优,但是在当下男性潜在消费力更强的社会中,掌握话语权的是男性。也就是,对一部电影的好坏来讲,至关重要的口碑方面,男性稍稍占据优势。因此,一部电影如果过分倾向于某一性别群体,将很难在长线上有很大作为,这也是为什么过于男性、过于女性视角的电影很难卖座的原因。当然,这也与电影本身的前期定位有关,如果一部电影就是拍给女性看,也没想赚大钱,本身无可厚非。
总体来看,一部卖座电影男女观众比例常常是在40:60和50:50之间。借此,我们甚至可以从微博话题讨论的男女比例来提前预知一下好莱坞大片的战绩。
目前,《银河护卫队2》的比例最为接近目前的黄金比例,48.8:51.1;而《王牌特工2》则更倾向于女性观众,37.6:62.3,但如果仅从这一项指标来看,前者的票房作为可能要更高一点。
猫眼系统显示的受众群地域分布和教育水平比例
不只是男女观众存在黄金比例,《速8》的成功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原因:二线城市,甚至于三、四线城市成为票房主力军,其贡献额远远大于一线城市。
从影院数目和规模来看,二线城市高过一线城市也是情理之中。但是进口片则不然。一位从事外片发行的业内人士告诉小浪:“尽管国内市场很广阔,但进口片对准的首要是一线城市,所以一般来说,一线城市的票房占比要略高于二、三线城市。”
这并不奇怪,拿最近的例子来说,晚《速8》一周上映的《蓝精灵:寻找神秘村》,其一线城市的票房占比(8.4%)要高于二线(7.3%)、三线城市(6.1%)。最近在内地扑街的《攻壳机动队》更能说明问题,一线城市票房占比1.6%,比二(0.6%)、三线(0.3%)加起来还多。
如何能够将电影消费热情下沉到二线,甚至三、四线城市,或许会是日后电影票房大战的决胜因素。两年前,业内曾兴起一股讨论,认为小镇青年或许成为拉动中国电影票房的主力军。事实证明,这种说法可能过于地乐观,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群体的确成为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迅速夸大的增量,作用不容小觑。
微博数据显示,二三线城市更热衷讨论《速激8》
我们再回过头看看微博数据。在所有关于《速8》的微博讨论中,一线城市占了18.9%,二、三线城市分别是23.6%和20.5%,其中四线及以下城市最多,31.5%。对比其他几部大片,很容易可以看出,《速8》在中国的覆盖度更加深入,而这种下沉除了这个系列16年来的不断精耕,很大一部分是前面一部分提到的,保罗-沃克离世所引发的巨大的话题效应。
目前,好莱坞大片系列,能有如此号召力的除了《速度与激情》,估计就只剩下《变形金刚》了。从微博数据可以看出,在即将上映几部好莱坞大片中,真正能达到《速8》的深度就只有《变形金刚5》。其他诸如《银河护卫队2》《神奇女侠》都是一线城市的占比要大于二、三、四线城市。
2016年12月,内地银幕达到40917块,超过美国,成为全球银幕数最多的国家。但与此同时,2016年内地单影院和单银幕的票房产出双双大幅下滑,同比跌幅达到了17%和20%。《速8》的成功至少可以说明,中国现在不缺市场,缺的是一部能真正把这个市场利用到最大化的电影。而三、四线城市,或许才是一部好莱坞大片卖座与否的未来战场。